梅林村,满满人气从何来(经济新方位·农村消费观察)
梅林村,满满人气从何来(经济新方位·农村消费观察)
梅林村,满满人气从何来(经济新方位·农村消费观察)
姚靖霖摄(shè)(人民视觉)
数据来源:农业农村部(nóngcūnbù)、国家能源局
周末,浙江杭州(hángzhōu)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又热闹起来。
大片绿地(lǜdì)上,游客搭起帐篷,草木幽香阵阵;“梅好小街”中,咖啡厅、面馆食客众多;市集摊位前,往来的游人被萝卜干等特色农产品吸引……春季赏花(shǎnghuā),夏季钓虾,秋季割稻,来这个(zhègè)村,游客总能体验(tǐyàn)到新鲜玩法。
村头的公共停车场,20多个充电桩整齐排列。游客王小伟带着孩子,开车驶入充电车位,下车扫码、插(chā)充电枪,一气呵成。“停车场免费开放、充电方便(fāngbiàn),有空就带家人来梅林村转转。”王小伟说(shuō)。
“现在大家都夸村子漂亮,游客越来越多。”走在干净整洁的(de)村道上,村里的讲解员(jiǎngjiěyuán)沈梦娇正(zhèng)带团参观村容村貌,“像这样的团,我们每天要接待好几批。”
“人气最旺的时候(shíhòu),一天有上千名外地游客。”梅林村党委书记杨燕江说(shuō),2024年梅林村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。
满满人气,从何而来(cónghéérlái)?
梅林村的答案(dáàn)是,找回“诗意田园”。“千万工程”持之以恒推进,梅林村开展“三改一拆”、“五水共治(wǔshuǐgòngzhì)”、垃圾分类,逐步建设起环境优美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(xiāngcūn)。
村中心,是一座占地19亩、设计现代的白色建筑,内设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、智慧(zhìhuì)健康服务站、无人(wúrén)超市等,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(tuánduì)为它取名——“美好生活中心”。
沿着16公里的(de)慢行步道、生态河岸漫步,步步皆风景。梅林村已是游客(yóukè)慕名而来的“诗与远方”。
要(yào)把游客的慕名而来,转变(zhuǎnbiàn)为多来常来,让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,梅林村着力打造更多元、更丰富的消费场景:“梅好哥”特产集合铺飘出阵阵梅子香,“萧山本味”品牌店摆着湘湖龙井等农产品,共富(gòngfù)面馆的次坞(wù)打面颇受欢迎,“王泰和”萝卜干、“老大昌”酿造酱油等本地传统品牌纷纷进驻。游客扫描村里张贴的“沥小二”二维码,便可(kě)快速(kuàisù)了解(liǎojiě)村庄概况,知道停车位、公共厕所在哪里,主要景点、特产有哪些。
“我们(wǒmen)筑巢引凤,大力吸引乡村旅游、民宿经济、观光农业等业态落户梅林。村里好看、好玩(hǎowán),游客自然会来。”杨燕江说。
“这里虽是农村,却和城市一样便利。”32岁的(de)骆郑凯,原本从事软件行业,去年11月(yuè)搬到村里居住。“从充电桩到智能(zhìnéng)健身器材,再到咖啡厅、电影院,村里的现代化配套,让我抛下顾虑,选择在这里开启慢(màn)生活。”
像骆郑凯这样通过(tōngguò)网络远程工作的人,被称作“数字游民”。梅林村以美好生活中心(zhōngxīn)东区旧改建筑为基地,打造6000平方米的共享办公空间、会议空间、厨房、复合型住宿等,吸引(xīyǐn)40多名(duōmíng)“数字游民”入驻,涵盖(hángài)人工智能创作、设计、自媒体等各行各业,形成青年社区。
他们在村里(cūnlǐ)生活、消费的同时,也把城市里的新业态(yètài)带到乡村(xiāngcūn)。如今,村里开起一家又一家“网红店”,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“打卡”游玩。
走进“桑甜”唐果子茶点体验店(diàn),各种稻米衍生品(yǎnshēngpǐn)琳琅满目(línlángmǎnmù);在“千万+”小馆,白天卖咖啡,晚上举办各类文娱活动;来到“无寻处”工作室,游客可以在这里上陶艺课、和大家交流学习。还有人在村里办摄影展,或用(huòyòng)人工智能绘画等技术给村民设计卡通形象。
新村民为村子注入(zhùrù)新活力。
村里的网格员李超(lǐchāo)原本开燃油车,因为村里充电方便,加上以旧换新政策优惠,买了辆新能源(xīnnéngyuán)汽车。2021年起,国网杭州萧山供电公司开始为梅林村安装(ānzhuāng)充电桩,并逐步覆盖周边村庄。
“充电桩方便了我们,也带来人气。除了(chúle)游客(yóukè),很多卡车司机也会停在村里(cūnlǐ),充电、休息、吃饭。”李超说,随着车流和人流增多,2023年村里还引入了快充桩。
2024年,梅林村集体经济收入(shōurù)774万元,村民人均收入超6万元。腰包越来越鼓的同时(tóngshí),村民的生活越来越智能。
村子建起智慧管理系统。走进24小时无人超市,扫描货码(huòmǎ),线上支付,无需排队,购买方便(fāngbiàn)。李超说:“早上起来,在家门口的跑道上走一走、跑一跑——跑了多远、消耗了多少卡路里,旁边(pángbiān)的智能屏幕(píngmù)都会显示。”
走到公交站点,“你看这个数字公交站,天气预报、公交车实时位置、线路信息都能看到。”李超介绍,过去村民看病得坐公交去镇上或城区;如今,户籍人口已全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,通过村里智慧健康服务站(fúwùzhàn)的“健康大脑(dànǎo)”,在家门口就能直接挂号,看小病、做常规(chángguī)检查(jiǎnchá)都不用出村,遇到疑难杂症还可以远程会诊,“日子(rìzi)越来越好(hǎo)了。”
更(gèng)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(huānyíng)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(píngtái)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(shòuquán)不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